2016年11月6日星期日

记念纳尔逊•曼德拉

记念纳尔逊曼德拉
--以记念在乌干达Mandela National Stadium(乌干达国家体育场)工作的日子
曼德拉去世了!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,95岁的人了,前段时间就有报道说他差不多已成植物人了,虽然他和我这样的小虾米的生活没什么直接关系,但知道他去世了,还是有一点感怀,毕竟他名气这么大,以前见到过他,并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过。
曼德拉的事迹不用我说了,网上一找一大把,终结种族隔离制度,和我们这些生活在北美的人来说还是有点关系的。
刚才看了一下照片,我们见到曼德拉是在20001027号。我们8个中国专家工作在乌干达国家体育场(是中国援建的),以他命名的,他访问乌干达的时候,就来看看“他的”体育场(visit his stadium当地报纸原话)。因为我们工作在这里,就顺便接见了我们。
我们是头一天晚上接到通知说他要接见我们,大家都很激动,虽然对他的事不是很清楚,但谁又不知道他咧,名人啊。一早就西装革履地等着,组长叫平时和我们来往很多的当地做生意的老梁给我们照相。电工老刘拿着几个信封准备请曼德拉签名。我也偷偷地在拿了一本《圣经》准备请曼德拉签名,其实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曼德拉的信仰是什么,谁敢在《圣经》上签名?主阿,那个时候,我是无知者无畏,手头上找不到签名的书呀什么的,正在读《圣经》,就它了。几年后才出了一身冷汗,纵然我无知,曼德拉名气再大,他恐怕也不敢在《圣经》上签名,如果他根本不信基督,就糗更大。直到最近,我才看到网上说曼德拉信基督,不过我不太相信,因为他的维基词条里没有找到他的宗教信仰,又因为许多华人基督徒喜欢说一些名人也信基督,仿佛上帝也要这些名人来壮壮胆子,撑撑场面。
体育场的工人到也没有特别的兴奋,该干啥就干啥。
曼德拉一到体育场,和体育场的主席握手后,就一一和我们中国专家握手。我记得王翻大概说的是“nice to meet you”。 我说的是”I love you”。后来和当地学员说起,他们说可以。握手的时候,老梁就给我们照相,我和他握手的相片里,脸是侧面,不正。只有水工董的照片最正,不但如此,当地报社也拍了他和曼德拉握手的照片发在报社的头条。后来我和他去买了好几份,说带回国留着记念,他说以后给他后人说,爹和曼德拉上头条了!(后来他生了个女儿,今年可能有11岁了吧。)。后来老梁把底片给我们,就这,组长还说照片是公家的,要充公,我们没搭理他。董想去把报社的底片买下来,对方要价太高,就算了。当时我们就说,中国有12亿人,曼德拉可能只和我们8个人握过手,照过相,不错了。现在都是数码像机,因为得知曼德拉可能要去了,上次在准备把它多洗几张,就近的superdrug market不能洗,只有算了。以后老来不中用,除了信基督,在儿子面前就没其它可吹嘘的了,只有说老子再龊,总见过曼德拉嘛,和他合过影嘛。
曼德拉和体育场主席在会客座下寒喧。王翻就上去想请曼德拉签名,曼德拉的一个女随从(??)就说,曼德拉的签名被一家公司买断了,不能对外签名(?????为什么),我们都很失望,那个时候,我已开始信基督,也不是很在意些事(其它那个时候啥也不懂,现在也好不到那里去)。
寒喧完后,曼德拉就要去参观建身房,王翻又跟着去和他说话,说,他在中国很有名,我们中国人都崇敬他,我们都想和他合影留念。
曼德拉就同意和我们合影,在健身房的门口,老杜就给我们和曼德拉照相,老杜开了闪光灯,照了一张后,随从人员就说no flashing,要老杜关闪光灯,那年曼德拉82岁,眼睛不好。曼德拉说没关系,来自中国的朋友只管照,老杜又照了一张,老姜换下老杜又照了一张。一总和我们合影了三张不同的照片。
这样,曼德拉就离开了体育场,送行的是体育场的工人和当地的孩子,唱歌,曼德拉和一个小孩子说了一会话,有个小孩也拿了个本子要签名,随从人员也是说不能签。
曼德拉给人的感觉是和气,没有名人的架式和中国式官气。不久我们又见到了中国后来的国家主席。
再后来,我移民加拿大,找工作上co-op班,老师要求每个人要作一个档案,照片等等,介绍自已的工作经历,我就把和曼德拉握手的照片收录进去。老师(白人)就大呼小叫地从她的办会室冲出来,拿着我的档案,peter你见过曼德拉??很是兴奋。
曼德拉去世了,我想那些搞无敌和谐宽恕的同志们一定要站出来说,看看曼德拉的诺贝尔和平奖,我们要~~~~无敌~~~和~~谐~~宽恕~~~呀~~~~!
我想年轻时的曼德拉一定会站出来:我呸!吃我一民族之矛!你们这些披着羊皮的狼!

约一 2:17 这 世 界 , 和 其 上 的 情 欲 , 都 要 过 去 。 惟 独 遵 行 神 旨 意 的 , 是 永 远 常 存 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